咳喘,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间质性肺病等疾病。时值隆冬,本病甚是高发,据说,目前呼吸内科都已爆满。咳喘病中医药能不能参与治疗?中医药优势在哪里?
一、急性期
分虚实两端,中医临床比较常见,实证以寒证为主,热证大多抗生素治疗后好转了;虚证以脾肾亏虚、肺肾阴虚为主,大多由实证迁延所致,反复治疗,反复发作,虚像毕见。
1、实证
外寒内饮证,症见:咳嗽咯痰、痰白清稀(泡沫痰),气喘息短,背寒(肺底里冷),部分人使用过抗生素静滴效果欠佳,舌体胖大,舌淡红,苔薄白腻或者水滑苔,脉紧。治宜解表散寒、温化痰饮,常用小青龙汤化裁,效果挺好。仅仅抗感染是不够的,得恢复肺的宣肃功能。
2、虚证
脾肾亏虚证,症见:咳喘日久不愈,呼多吸少,动则加重,胸闷气憋,痰多,纳呆食少,脘腹胀满,疲乏无力,腰膝酸软,或形寒肢冷,颜面、四肢浮肿,小便短少或不利,大便或溏,舌淡胖,脉沉细弱。治以健脾补肾、化痰平喘,常用六君子丸、金匮肾气丸加减。
肺肾阴虚证,症见:咳喘气短,少痰难咯,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舌燥,甚至呼多吸少,动则尤甚,舌红少苔,甚至无苔呈镜面舌,脉细略数。治以补肾益肺,常用七味都气丸、沙参麦冬汤加减。
二、缓解期
大多虚实夹杂,虚在肺脾肾,实为痰浊、瘀血。缓解期病情比较稳定,积极干预治疗,至为关键,可避免或减少急性发作,属于“治未病”范畴。切莫下雨了才想起修伞。
症见咳嗽痰多、色白质稀或稠,遇寒加重,早晚尤甚,间有气喘痰鸣,伴口淡、脘腹胀闷、纳差、便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濡滑。从脾论治,方选六君子汤、三子养亲汤化裁。
症见咳喘阵作,呼多吸少,动则气短,痰白粘或清稀量多,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夜尿频数、小便余沥不尽或咳时遗尿,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润,脉沉迟。从肾论治,方选参蛤散、金匮肾气丸化裁。
症状不明显,以健脾补肾为主,酌予宣肺化痰,预防复发。治疗虚证有侧重于脾,有侧重于肾,分别治之。从根本上治疗,从而减少发作或者不发作,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益气固表预防感冒,咳喘发作,往往与感受外邪有关,包括风寒、过敏物质等。常用玉屏风散加味。
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是中间环节,治痰关乎肺、脾、肾,“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虚水泛为痰”。
看到这口铜钟,你也许还不明白啥意思,《医学心悟》载“肺体属金,譬如钟然,钟非叩不鸣”,痰即是叩钟之邪。
辨痰,首先抓住痰的色、味、量、性以及咯痰的爽与不爽,结合其他症状进行辨证。①痰多易出,色白而粘,伴胸闷腹胀,胃纳呆滞,是为湿痰,宜燥湿化痰,方选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减。②痰多色白质稀或为泡沫痰。兼有背寒者为寒饮.宜温化水饮,方选小青龙汤化裁。③痰色白质稀或成块,咳吐爽利,遇寒则甚,是为寒痰,宜温阳除痰降气,方选苏子降气汤化裁。④痰不甚多,咯痰不爽,喉间如有水鸡声,无热象者,是为痰饮。宜温肺散寒化饮,方选射干麻黄汤化裁。⑤痰少或无痰,喉间痰鸣伴干喘者,考虑热重于痰,宜清肺平喘,麻杏石甘汤加桑白皮、葶苈子化裁。⑥痰多色黄.易咯,伴胸闷者,考虑痰热,宜清气化痰,方选清气化痰汤化裁。⑦痰多,黄白相兼,胸闷而喘者,考虑寒热相兼,宜宣肺定喘,方选定喘汤化裁。⑧脓痰有腥味,伴胸痛者,是为肺痈,宜清热排脓,千金苇茎汤加金荞麦、鱼腥草、败酱草化裁。⑨痰为白沫是为肺痿,伴咽干口燥者,宜清燥救肺,方选清燥救肺汤化裁。⑩久病,见痰稀而咸者,考虑肾虚,方选金匮肾气丸、金水六君煎化裁。(印会河老中医,抓主症辨痰,稍作改动)
瘀,“久病入络”,“病久必瘀”,瘀血一般在病程较长时出现,可见心悸,唇暗,爪甲紫绀,舌暗红,脉弦,合血府逐瘀汤化裁。
外敷
冬病夏治,贴敷药物选用清代张璐《张氏医通》所载的白芥子散(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加减,共研细末,用新鲜姜汁调成稠糊状,穴选:大椎、肺俞、肾俞、膻中、天突、足三里等。
饮食起居
可练习站桩、八段锦等气功,平素宜避风寒,节饮食(忌辛辣、油炸、肥甘、滋腻等),忌过劳,慎起居,节房事,保真养元。
周小郎中之中医空间,我随便说说,你随便听听。
(本文图片、音乐来源于网络)
感觉不错,点赞再走
赞赏
人赞赏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