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dquo手手rdquo怎么吃正

308仪器 http://m.39.net/news/a_6185448.html

前几天,花姐和阿布一起,把一众新奇水果好好说叨了一番。今天,家里客人随手送来的水果,又让我发现了一条漏网之鱼——佛手。

它吧,近些年不少地方开始有卖,可这奇特的外形,即使摆在水果货架上,也让人很难把它和“吃”联系在一块。

看到它已经躺在桌子上了,那就“正面迎接”吧:嗯……怎么吃掉比较好呢?

问了一圈朋友,回答都和吃无关,比如拿来作为室内芳香剂(我也这么干过)……

还好身边有个小植物专家~

和好朋友芍药姑娘细细研究,加上发挥花姐的做菜经验,叮!好吃有趣的佛手吃法就诞生啦!

前段时间,芍药去云南玩,她说,在丽江景区里走一走,遍地都是硕大的佛手,个头是杭州的2-3倍大,拿起来又放下,满手清香。

拍照发到朋友圈,好几个人都问:想吃!背回来可以吗?

景区内佛手12元/斤,菜市场的10元/斤,疑似比杭州的便宜一些。背了一个上飞机,死沉死沉。

回来和朋友们分了几根「手指」,原来他们并非真要吃,只知道味道好闻,搬家除浊气不错。另一些人,凭好奇拿了几根,要说吃,根本也是束手无策的,有一种不知怎么办才好的无力感,最终也是闻闻就算了。

佛手这种,姑且称之为水果的植物吧,因为气味太过抢戏,造成了一种「不吃也不可惜」的错觉。其实,探索佛手的吃法,本身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不过在那之前,我们还是先一本正经地科普一下。

佛手是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是香橼的一个变种,果实在成熟时各心皮分离,形成细长弯曲的果瓣,状如手指,故名佛手,因地区不同大概会分为金佛手、兰佛手、云佛手之类,广东也叫「合拳」,老外还称其「释迦牟尼佛手」。

花期4-5月,果期10-11月,一开始是白色花蕾,顶部泛红晕,花蕾开放后就会长成粉红色,花蕊金黄色,芳香四溢,招蜂引蝶。

它喜欢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严寒、怕冰霜及干旱,成熟后可以挂在枝干上数月不落,且香气怡人。

佛手可观赏、做中药,或制成凉果出售,剪下后置于案几,也可数月不萎,香气如前。

正是因为佛手热爱阳光,饱食阳光长大,经常嗅闻、食用可以扫除抑郁,对抗「丧情绪」很有帮助,就像一位饱受抑郁症折磨的病人,只要走到阳光下晒晒就会舒畅许多一样。

事实上,柑橘类植物通常都有治疗抑郁、丧情绪的作用,比如伯爵茶,添加的正是佛手柑外皮提取的香气。

这里正好也说下,「佛手」经常被俗称为佛手柑、佛手瓜,久而久之会误以为它们是同一种植物,其实不是的。

这才是佛手柑本尊,圆圆哒,表皮有时光滑,有时磕碜。

佛手柑的花是白色的,与橙花十分相似,而佛手的花是粉红色的。

用来调制伯爵茶的是佛手柑本人,和佛手没关系。

川宁、格雷都是知名的伯爵茶品牌,以红茶为茶基,从佛手柑外皮中提取油调味,或者用果皮熏制而成。提取精油、用于芳疗的也是佛手柑本人。

全世界超过80%的佛手柑都产自意大利南部ReggioCalabria,但佛手的原产地,据资料记载,原产自印度,后传入我国种植,如今在广东、福建、安徽、云南、浙江等地有产,东南亚一带也有种植。

宋代以来,风俗画和宫廷画上,已经可以看见佛手的身影,常作为室内陈设,摆放在供奉案头或香几上。

▲清朝任薰《灵芝佛手图》(现为南京博物馆藏)

额,这组羞羞图上也随处可见佛手和香橼,与山茶、梅、南天竹摆放在一起。

盛放的盘子和堆叠姿势都十分讲究,一般来说十来个佛手堆叠起来,一个礼拜左右撤换一次,整撤整换,没有零揪的。

《红楼梦》第四十回中也提到过:「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

明中后期,佛手甚至有取代焚香之势,古人甚至将之置于床帐内,在淡淡的橙香味中入眠。

不过这玩意儿自古就贵,只看闻不吃,平民只摆得一两个,富贵人家才盘盘堆叠。

文人雅士嫌弃堆盘土豪,特意写文抨击,认为只摆一两个最清雅,同时还引出一番争论,比如「佛手与香橼不同摆最上乘」等等妖理论。

▲著名的《雍正十二美人图屏》之「裘装对镜」中,佛手与香橼是同摆的。

佛手能吃,也是老祖宗告诉我们的。

清代《花镜》有记载:「直接鲜食不如柑橙,多是切片、晒干、制药、制蜜饯,取其瓤,拌以白糖,或可做汤,除酒渴」,短短十几字差不多概括了佛手的精华吃法。

巧的是,芍药说在丽江景区里,遇到拉客的纳西族妇女,她主动说起当地佛手的吃法,竟与《花镜》中提到的一吃法相同:「切片,沾白糖吃,过年桌上一大盆」。

切片一试,果然是沾了白糖的部分更好吃,至于没沾糖又未去皮的那部分,哇靠,吃到嘴里简直一言难尽。

是了,关于佛手怎么切,也是个难题。

切手指、竖切、块切、横切、擦皮都行。

中间那部分白白的生脆,带着一点清甜,算是好吃。

皮的部分劝你别吃了,真的很赤鸡~

重点是怎么吃就怎么切,切之前要先想好吃法。

直接撅手指适合泡酒,用白酒或伏特加做底,丢入洗净的佛手指。泡一杯佛手薄荷莫吉托也不错。

断手,用熬煮果酱的方式处理,加冰糖熬煮,做成佛手果酱抹面包。

玻璃罐装差不多能保存一个月,味道和金桔酱、柑橘酱类似。

老外也喜欢做沙拉,他们通常怀着一种虔诚的心态把佛手外皮剥丝,一边念念有词「并没有对谁不敬」,一边按捺住内心的狂喜,「马上就要吃到你了哟!」「这玩意儿啥滋味??」

有个肉食+下饭主义者,一看到佛手,马上在脑海中排练了一遍「切片+凉拌+重辣」的吃法,额,咸吃法老祖宗也是认可的。

另一位老外误打误撞发明了「腌制吃法」,做法基本和我们的酱菜、酱瓜相似。

佛手指切段,加油盐炒制,炒到半生不熟,装罐,重油重盐腌制一周,不止可以做西餐小食,配稀饭也是顶好的~

不过最特别的吃法,在花姐看来,是「制作调味盐」,也是我最愿意尝试的一种吃法。

佛手晒干,或在烤箱、微波炉上叮干,切丝,主要取外皮,越细越好。加入食盐或粗盐中,手动摩挲,让佛手外皮释放自然油脂和香气,与盐充分混合。

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迷迭香一起混合,这样就成为了一瓶超香的调味盐,烤肉、烤蔬菜都可以加,既能除腥,又有好闻的柑橘味。

最近比较流行什么「佛系追星」「佛系购物」的说法,佛手绝对属于「佛系水果」一列,它的味道谈不上美味,不试着吃吃又有点遗憾。

如果你试过了,实在吃不惯,也不必勉强,乖乖置于茶席上,其实也是不错的归宿。

▲本张图片来自花姐的朋友观芷·刘竹箐

说了那么多,你还有关于佛手的其他吃法吗?突然想到,油炸也是可以嗷。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yue-pifa.com/xgyy/136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