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国家出台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推荐的免疫程序适用人群是指18周岁及以上的人群,有以下五种情况,我们暂时推荐的是不予接种,第一种就是对疫苗的任意一种成分,以及对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有过过敏的这些人群,以及以前接种过同类疫苗出现过过敏症状的这些人群;第二种情况就是既往发生过因接种疫苗而产生,例如像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这些严重的过敏症状的这些人群暂不推荐接种;第三种情况就是尚未控制的癫痫还有其他的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的,比如说像格林巴利综合症、横贯性脊髓炎,这种神经性疾病的患者,我们也不推荐接种疫苗;第四种就是正在发热的病人,或者是说急性病发作期慢性病人,他处于一个急性的发作期;最后一种人群指的就是怀孕的妇女,我们现在也没有充足的这个临床证据可以接种这类疫苗。最后想跟大家明确一点是,对慢性病人群来说,它感染性观病毒后的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都要高很多,所以说在慢性病人健康状况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而且药物控制病情良好的情况下,我们还是推荐慢性病人要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前后需要注意什么?接种前受众者应该提前的了解有关新冠疫苗的一些知识以及接种的一些流程,接种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携带自己的有效身份证件,还要做好个人的防护,佩戴口罩,配合现场的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如实地提供自己的健康状况以及接种的禁忌这些信息接种之后需要现场留观30分钟,如果没有异常的情况,那我们就可以离开,如果发生了怀疑是有疫苗引起的这些不良反应,那么就要及时的报告接种单位,有必要的时候及时就医,接种之后一周内尽量的避免饮酒,少吃辛辣刺激,或者是海鲜等食物,清淡饮食,多饮水,注意休息。
目前我国获批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分别几剂次,间隔多久?目前我国获批上市的新冠病毒疫苗有五款疫苗,三款为灭活疫苗,一款为腺病毒载体疫苗,还有一款就是重组亚单位疫苗,灭活疫苗的接种程序是两剂次,两剂次之间的间隔建议大于等于三周,第二剂次在八周内要尽早的完成,而对腺病毒载体疫苗只需要接种一剂次,重组亚单位新冠疫苗,要接种三剂次,相邻两剂次之间的间隔都是建议要大于等于四周以上,第二剂次要尽量在接种第一剂次后八周内完成,第三剂次要尽量在接种的6个月内完成。
接种前后是否有必要检测抗体?在疫苗接种前,我们不需要检测新冠病毒核酸以及抗体,那接种疫苗后呢,我们也不建议把常规的检测抗体来作为新冠疫苗免疫的成功与否的依据。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还需要做核酸检测吗?接种证明能否替代核酸检测报告呢?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我们仍需要做核酸检测,存在以下几种原因,首先,任何一种疫苗的保护率都不会是%,个别的受众者因为机体的差异,可能会产生这个免疫失败的现象;第二种原因是疫苗接种后,它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产生保护效益,如果在这段没有产生抗体的时间内,他感染了新冠病毒,那就可能检出核酸阳性,甚至会发病;第三种原因是处于疾病潜伏期的受种者或者是无症状感染的受种者,他即使接种了疫苗,只有可能因为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而被检出核酸阳性或者发病,所以以上这些人群都有可能成为传染源,在新冠疫情防控需要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核酸筛查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证明它不能代替核酸检测报告,还需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核酸检测。
(来源: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
中共瑞昌市委宣传部主管
瑞昌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投稿邮箱:rctv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