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一种高度传播性的病毒性疾病,其病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是一种RNA病毒,具有多个血清型/基因型,并且非常容易发生变异[1]。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至少存在QX型、TWⅠ型、/B型等多种不同IBV的共同流行[2],鉴于TWⅠ型IBV报道的不断增加,本文就其流行情况进行了汇总和梳理,以揭示其流行趋势与规律。TWⅠ型IBV的发现
年,TWⅠ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发现于中国台湾地区,后来被证实是一个新的基因型[3]。目前,根据S1基因及氨基酸序列分析,研究人员将TWⅠ型及TWⅡ型一并划为GⅠ-7基因型,通常称为TW型。TWⅠ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被发现后,多年来其流行区域一直比较局限;直到年,中国大陆第一次分离到TWⅠ型IBV之后,其便逐渐在中国大陆许多地区开始传播和流行[4]。TWⅠ型IBV的流行
年-年中山大学、温氏集团和华南农业大学研究人员报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分离到的40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中,3株为TWⅠ型,分离率为7.5%,其中2株分离自四川,1株分离自湖南。进一步研究显示3个分离株与TWⅠ型毒株S1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7–97%[4]。同期,四川农业大学黄勇教授团队在进行报道,年在四川雅安分离到了TWⅠ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分离率为5.3%[5]。年-年
华南农业大学谢青梅教授团队对华南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TWⅠ型IBV在多个省份出现,分离率为17.7%,流行情况高于之前的水平,但不确定其是否是一些地区的优势流行型[6]。年-年
四川农业大学黄勇教授团队进行了年-年我国西南地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分离株的系统发育与抗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TW型IBV的分离率为16.7%,其中TWⅠ型IBV的分离率占比为12.5%[7]。华南农业大学毕英佐教授、谢青梅教授研究团队对华南地区年-年分离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流行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TWⅠ型IBV已经在我国10多个省份流行,并成为了我国南方第二大优势流行型(26.7%),流行比例仅次于QX型(46.1%)。其中,广东、广西和福建TWⅠ型IBV的分离率超过QX型IBV,广东TWⅠ型的分离率为33.3%,QX型的分离率为12.2%;广西TWⅠ型IBV的分离率为54.5%,QX型的分离率为28.9%;福建TWⅠ型IBV的分离率为30.8%,QX型的分离率为15.4%[2]。年至今
年华南农业大学毕英佐教授、谢青梅教授科研团队与河南南阳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研究人员共同发表的年-年华中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型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湖北、湖南、河南地区TWⅠ型IBV的流行比例也比较高,分别为25%、34%和9%[8]。年之后,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仍在持续进行IBV流行病学调查和致病性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并且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相信即将看到后续的研究报道。结论
依据现有正式报道的文献资料,通过对年TWⅠ型IBV传入中国大陆地区以来10多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研究便不难发现,TWⅠ型IBV的流行范围正在不断的扩大,目前大陆地区分离报道的省份已经达14个,并且流行比例一直在不断的上升,部分地区已经成为第二、甚至第一大主要IBV流行型。另外,除了流行病学研究之外,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刘胜旺教授团队、中国农业大学张国中教授团队、中山大学曹永长教授团队等,还发现TWⅠ型IBV的变异也比较普遍,不仅存在基因突变,部分TWⅠ型IBV甚至与其它型的IBV存在不同模式的基因重组现象,这一切使得TWⅠ型IBV未来的流行变得更为复杂多变[9-13]。展望TWⅠ型IBV的流行范围和流行比例的不断上升的客观现实,以及其正在不断发生的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需要我们在做好生物安全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更加有效的免疫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阅览
[1]JackwoodMW.Reviewof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AroundtheWorld[J].AvianDiseases,,56(4):-.
[2]FengK,WangF,XueY,ZhouQ,ChenF,BiY,XieQ()Epidemiologyandcharacterizationofavian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strainscirculatinginsouthernChinaduringtheperiodfrom–.SciRep7(1):
[3]Wang,C.H.Tsai,C.T.().Geneticgroupingfortheisolatesofavian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inTaiwan.ArchivesofVirology,,–.[4]LuoH,QinJ,ChenF,etal.PhylogeneticanalysisoftheS1glycoproteingeneof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esisolatedinChinaduring-.[J].VirusGenes,,44(1):19-23.
[5]ZouNL,ZhaoFF,WangYP,etal.GeneticanalysisrevealedLX4genotypestrainsofavian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becamepredominantinrecentyearsinSichuanarea,China[J].VirusGenes,,41(2):-.
[6]FengK,XueY,WangF,etal.AnalysisofS1geneofavian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isolatedinsouthernChinaduring–[J].VirusGenes,,49(2):-.
[7]XiaJ,HeX,YaoKC,etal.Phylogeneticandantigenicanalysisofavian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insouthwesternChina,–[J].InfectionGeneticsEvolution,,45:11-19.
[8]JunJ,YuyunG,QinxiC,etal.EpidemiologicalinvestigationofavianinfectiousbronchitisandlocallydeterminedgenotypediversityincentralChina:a-study[J].Poultryence,,年99卷6期:-页.
[9]XuQ,HanZ,WangQ,ZhangT,GaoM,ZhaoY,ShaoY,LiH,KongX,LiuS()Emergenceofnovelnephropathogenic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escurrentlycirculatinginChinesechickenfocks.AvianPathol45(1):54–65
[10]GaoM,WangQ,ZhaoW,ChenY,ZhangT,HanZ,XuQ,KongX,LiuS()Serotype,antigenicity,andpathogenicityofanaturally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