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目前广泛流行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但会引起鸡只死亡,而且临诊型感染和亚临诊感染(常被忽视)均会致使鸡群生产性能下降,饲料报酬降低。常继发或并发霉浆体病、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导致死淘率增加,还常被漏诊、误诊,特别是被误认为是近期的H7N9流感。
一、诊断
1.现场诊断要点
①呼吸道型:病鸡气管啰音、咳嗽和打喷嚏,夜间寂静时较明显。病鸡眼湿润,流鼻液,但大于6周龄的鸡常无鼻液;面部不肿胀,鼻腔、鼻窦、气管内粘液量增加,呈半透明粘稠样或干酪样;气囊混浊,肺水肿。产蛋鸡产蛋率下降,产畸形蛋、软壳蛋、褐壳蛋,蛋壳颜色变白,薄而粗糙;蛋清稀薄如水;输卵管萎缩,变细,管壁较薄,变短,或积水,或发生囊肿。
②肾型:多发于20~40日龄雏鸡。有的早期可见呼吸道症状。病死鸡皮下干燥,肾脏肿大成花斑状,肾小管、输尿管充满尿酸盐。
③腺胃型:多发于20~110日龄鸡只,病程为10~25天。病鸡消瘦,有的有呼吸道症状,拉稀,陆续死亡。腺胃肿大,呈球状,腺胃壁增厚,腺胃乳头溃疡。
2.鉴别诊断
肾型传支应与饲料、药物等因素(饲料高钙低磷、高蛋白,给育成鸡喂蛋鸡料,日粮中维生素A缺乏,磺胺药用量过大、时间过长,饲料中钠离子浓度过高等)所引起的尿酸盐沉着症、传染性法氏囊病、禽肾炎病毒感染、鸡蓝冠病、鸡白痢杆菌病等进行鉴别。其他型传支应与新城疫、其他型副粘病毒感染、禽流感、产蛋下降综合征、传染性鼻炎(病鸡面部肿胀)、慢性呼吸道病、引起输卵管囊肿的衣原体病等进行鉴别。我国学者所报道的腺胃病变型传支易与马立克氏病、新城疫、硒-维生素E缺乏症相混,要注意鉴别。有时候是由多因子引起,要分清主次先后。
二、防制
㈠.控制
①对肾型传支,用消肾肿药(如0.1%碳酸氢钠)让鸡饮水3天。降低日粮中蛋白含量。
②合理地给予抗菌药,选用土霉素(推荐使用:方通附血康)、强力霉素、甲砜霉素、丹诺沙星或氨苄青霉素等,以控制细菌感染。
③增加日粮中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的含量。合理配制日粮。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舍温,注意湿度要合适,注意环境消毒、带鸡消毒。
㈡.预防
①不要从疫区引种。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消毒。适度通风,舍温、湿度要合适,饲养密度合理,减少应激。
②选用合适的疫苗和合理的免疫程序。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可用于气雾、点眼、滴鼻、饮水和鸡胚(如18日龄)免疫。点眼、滴鼻和同居感染比饮水效果好。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国产弱毒疫苗有:H120和H52等。H120毒力弱,对14日龄的雏鸡安全,主要用于雏鸡的首次免疫。H52毒力较强,可引起14日龄的鸡较严重的反应,多用于8~10周龄鸡重复免疫。(武川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