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男,68岁,年12月就诊。
患者患咳喘病10年,每于冬季频繁发作,2周来因感寒再次加重。现患者咳嗽,咳痰,痰色黄,量多而黏稠,喘促气急,不能平卧,动则尤甚,口干欲饮,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感染,属中医喘证(痰热壅肺)之范畴,治宜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平喘,方用麻杏石甘汤合百合固金汤加减。
二诊时患者咳嗽喘息减轻,黄痰减少,咳痰黄白相兼,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略滑,此为痰热壅肺症状得到缓解,治疗重点转人标本兼治阶段,宜采取养阴清热、润肺化痰之法。
三诊时患者自述咳喘明显减轻,咳吐黏痰已消失,唯动则仍感气急,上方去黄芩、杏仁,加黄芪、党参、山药、山茱萸各15g,以扶正固本,增强机体免疫力。继续服用12剂后,临床治愈,追综观察1年,病情稳定未发。清热化痰兼养阴。肺为娇脏,喜润滑恶燥,治疗与肺有关的咳嗽诸病多用有陈皮、半夏、莱菔子、苏子等,用燥湿化换的陈皮、半夏和降气消痰的莱菔子、苏子等药,久而久之必伤肺阴。
另外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缠绵难愈,痰饮留伏,复感外邪,引动伏痰,多数急性发作是因痰热壅肺所致,而热病必伤阴液,久则肺之气阴两伤。所以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病理变化中,多数有阴津不足之情况存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应在燥湿化痰、清热宣肺的同时兼顾养阴润肺,这一-原则对于临床用药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例患者初治时痰热壅肺之象突出,以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为治则,方用麻杏石甘汤合百合固金汤加减,待痰热壅肺症状得到缓解,治疗重点转人标本兼治阶段,即采取养阴清热、润肺化痰之法,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