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鲜食大豆秸秆对母羊繁殖性能、初乳品质及消化性能的影响
朱勇1,余思佳2,包健2,徐建雄2
(1.上海市崇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2.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市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
摘要:试验旨在探讨发酵鲜食大豆秸秆(FSBS)对母羊繁殖性能、初乳品质及消化性能的影响。选择16只产前30d的妊娠崇明白山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分别饲喂以0(对照组)、17.5%(试验A组)、35.0%(试验B组)、52.5%(试验C组)FSBS制作的TMR颗粒料,试验从产前30d至羔羊60d断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及试验A组相比,试验C组母羊产后30d日粮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有机物(OM)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母羊产后30d血清尿素氮(BUN)含量在各处理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试验C组含量最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C组羔羊的初生窝重和断奶窝重显著提高(P<0.05),母羊初乳中乳脂(MF)、乳蛋白(MP)、乳糖(ML)、乳总固形物(TS)和乳非脂固形物(SNF)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FSBS具有提高母羊日粮养分消化率和初乳品质、促进羔羊生长发育的作用,且含量为52.5%时作用最佳,可在养羊业推广应用。
金山区规模奶牛场养殖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翁永刚1,张晓锋2,3,郭海1,杨春蕾4,叶结平1,李守富1
(1.金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2.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南京;3.金山区农业委员会,上海;4.金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上海)
摘要:金山区奶牛养殖量在全市奶牛存栏中比重较大,为稳定奶源供应,保障地产生奶质量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区内10家规模奶牛场的调查,在全面了解当前牧场生产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制约奶牛场生产发展的饲养管理、疫病防控、技术推广、粪污治理等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还存在与现代奶业不相适应的管理理念落后,技术水平低,疫病防控存薄弱环节等问题。据此,结合金山奶牛养殖实际,提出了发展和提高我区奶牛生产水平的思路及对策,供相关部门及奶牛养殖场参考。
猪粪尿的污染及资源化利用
杨南宗,雷胜辉,李闽
(上海市松江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摘要:规模化猪场猪粪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农业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围绕无害化、资源化,对比丹麦农场在粪尿处理方面的认识和实践,就我区家庭生态农场猪粪尿资源化利用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某规模化奶牛场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的血清学调查
殷方芝,陶军,黄忠,战涛,马玉玲,余海芬,李宝龙
(上海市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
摘要:传染性牛鼻气管炎(IBR)是由牛疱疹病毒1型(BHV-1)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伴有结膜炎、流产、乳腺炎等,有时诱发小牛脑炎。该病最早于上世纪初发生于欧洲,后传至美国,并于年分离到病毒,现已遍布世界各地。我国年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牛中首次分离到该病毒,随后证实在国内牛群中普遍存在。目前,奥地利、丹麦、芬兰和瑞典等国家已消灭该病,有些国家则已开始实施控制和净化计划。该病死亡率较低,多呈亚临床感染,但易继发细菌感染,从而导致支气管肺炎等严重呼吸道疫病,现在我国多地区存在普遍感染,且阳性率大都较高。为初步了解某规模化奶牛场该病的流行情况,采集血清样品进行了相关检测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一种快速纯化大量球虫子孢子方法的建立
邢涛1,朱爱军2,郁星星3,张红飞1,周光胜1,李金贵4
(1.上海闵行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2.上海浦东新区
农业服务中心书院站,上海;3.上海浦东新区农业服务中心南汇新城镇站,上海;4.江苏省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扬州)
摘要:试验在传统DEAE-52纤维素层析法的基础上,通过采取缩短层析柱直径,降低层析柱高度,优化层析环境温度等措施,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子孢子的纯化程序进行改进,旨在获得一种可操作性强、经济和高效的纯化方法。结果表明,选择一次性注射器作为简易层析管,填充2~3cm的层析柱高度,控制层析环境温度在40℃左右,可使子孢子在最舒适的提纯环境中快速前行,通常仅需2~3次过柱即可完成回收纯化过程,大大缩短了子孢子的纯化时间,且回收率可高达85%。因此,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获得大量纯净E.tenella子孢子并保持其活力的方法,为后续子孢子虫体的深入试验奠定重要基础。
PRRSV上海浦东南汇分离株Nsp2与ORF5基因遗传演化分析
郁星星1,邢涛2,张红飞2,朱爱军3,周光胜2,李金贵4
(1.上海浦东新区农业服务中心南汇新城镇站,上海;2.上海闵行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3.上海浦东新区农业服务中心书院站,上海;4.江苏省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扬州)
摘要:研究上海浦东南汇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遗传变异情况,为防控PRRS提供理论依据。对规模猪场疑似病料进行处理,提取病毒总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Nsp2/ORF5基因序列,并进行基因测序。结果:序列分析表明,浦东南汇分离株Nsp2蛋白均缺失位和第-位30个不连续的氨基酸,同时在Nsp2编码区出现与HP-PRRSV代表株JXA1相同的遗传变异现象。同源性分析表明,6株Nsp2、ORF5氨基酸序列与VR-、CH-1a、hb-2以及JXA1株的同源性分别为40.3%~55.3%、73.5%~89.5%;54.7%~75.1%、75.5%~92.5%;50.9%~67.3%、73.5%~90.5%;72.8%~91.5%、81.5%~98.5%;而与欧洲型代表株LV株的同源性仅为26.2%~35.9%、44.8%~56.4%。遗传演化分析表明,浦东南汇分离株与国内株(CH-1a、hb-2)和VR-美洲代表株各自处于相对独立的分支,遗传关系较远且不存在交叉现象,而与JXA1变异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研究表明:浦东南汇分离株为美洲型HP-PRRSV毒株,具有一定的地理衍变特性,已从PRRSV遗传进化树中分离,出现一个新的遗传独立群体。
一例猪蓝耳病与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病例的诊断报告
惠艳华2,丁宁1,叶慧萍1,袁园1,胡信霞1,施蔡培1,沈莉萍2
(1.上海市崇明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2.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摘要:近年来,猪病呈现复杂化,多以混合感染为主,临床上两至三种病原混合感染为多见,给猪病诊治带来了困难,一旦发病,对养猪户特别是规模化猪场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期笔者在门诊上就遇到一起猪蓝耳病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小袋纤毛虫混合感染的病例。
国产狂犬病灭活疫苗(CVS-11株)免疫效果的观察
高全新,陆仁初,李媛媛,陈备娟,陶龙,张龙
(上海市宝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摘要:对目前农村地区一年免疫一次的国产狂犬病强制免疫疫苗进行效果评价。经试验表明,国产狂犬病灭活疫苗(CVS-11株)一年免疫一次效果不理想,应在首免后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年一次免疫才效果可靠。
新生仔猪脐带血的检测与应用
瞿慧,顾晓,李守刚,卫秀余
(上海市奉贤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摘要: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V)、猪伪狂犬病(PRV)、猪圆环病毒病Ⅱ型(PCV2)均为重要的垂直性传播病毒,新生仔猪无后天感染,因此,探讨新生仔猪脐带血病毒检测可否作为反映母猪感染的指示器很有意义,也将为新生仔猪疾病防控和净化提供科学依据。检测结果显示,PRRSV、PRV和PCV2三种病毒都有不同程度被检出,其中,PRRSV检出率最高为8.76%,PRV检出率为2.79%,PCV2检出率为3.19%。新生仔猪脐带血病毒检出率普遍高于母猪血清病毒检测率,说明使用新生仔猪脐带血检测PRRSV、PRV和PCV2能更确切地反映这三种病毒在猪场垂直传播的实际状况,即脐带血病毒检测结果可作为反映母猪群实时感染的指示器。基于上述新生仔猪脐带血检测结果,对阳性检测率较高的2个猪场新生仔猪进行超前滴鼻免疫,收到良好效果。
针灸治疗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后肢瘫痪病例
金日山
(上海(果果)宠物中医针灸理疗康复中心)
摘要:年12月08日后肢不能站立,医院去诊治,病因不明。经临床检查发现T10-11椎间盘脱出。经针灸取穴、电针取穴、艾灸取穴、肾俞、中药等治疗后后肢能够自主伸缩,治疗2个星期能够走路。
关于动物产地检疫制度改革的探讨
侯佩兴,夏永高,黄优强,陈炎,张杰
(上海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上海)
摘要:动物检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的行政许可。动物产地检疫是动物检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动物离开饲养地、进入流通、屠宰环节前,由货主提出申请,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赴现场实施检查、定性、作出是否准予离开饲养地的行政许可决定的行为。按照现行法律,动物检疫属于行政许可行为,经检疫合格,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方可离开饲养地进入流通。目前动物检疫的依据标准是农业部颁发的《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和各类动物的检疫规程,以及《畜禽产地检疫规范》、猪瘟、新城疫等动物疫病的检疫技术规范等国家强制标准。本文对动物产地检疫制度现存的标准规范不统一、范围不明确、现场临床健康检查方法有待改进、养殖企业责任主体意识缺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动物疫病风险评估,确定统一的动物检疫范围、制订完善的动物检疫标准、改进临床健康检查方法、加强日常动物疫病监测、改变检疫合格证明形式等改革建议。
建立双对数曲线模型用于多种兽药残留ELISA检测数据的计算与分析
郁达义1*,张鑫2,顾欣2
(1.上海市闵行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2.上海市兽药饲料检测所,上海)
摘要:专业计算软件对ELISA检测数据计算的的操作、费用、保存格式等方面存在问题,本研究通过Excel软件对ELISA检测数据计算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更适合于基层的使用与推广。采用excel软件制作双对数曲线模型,通过对0.5、1、2.5、5mg/kg添加浓度的回收率进行计算,并和Kcjunior专业软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Excel与Kcjunior的计算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并能根据该方法的判定限准确定性,适合兽药残留检测的初筛。
养猪生产中降低抗生素使用量的有效途径探讨
雷胜辉1,屠坷峰1,苏杰2
(1.上海市松江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2.上海市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上海)
摘要:抗生素对人类和动物健康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然而细菌抗药性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抗生素的使用一直受到严格的控制。抗生素在养猪生产中也被广泛使用。然而近年来,在养猪生产中使用抗生素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讨论的焦点在于如果养殖中过度使用抗生素,则病原体或共生生物将对抗生素变得更具抵抗力。此外,猪所携带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可能会通过肉制品直接传给人类,如果这些病原体也有抗药性的话,则人类疾病的治疗将变得更加复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年在哥本哈根的一次演讲中强调:“抗生素的威胁不难理解,一些地区的耐药性问题在上升,传统抗生素正在逐渐失效,新的替代品不仅相当昂贵,且毒性更大,需要更长时间的处理和治疗。”而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要求减少动物生产过程中使用抗生素的呼声会越来越高,消费者愿意多付一定钞票购买无抗猪肉。既然将来应用于动物生产中的抗生素将受到严格限制,那么我们必须使现在用的抗生素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有效,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有效降低抗生素的使用。鉴于此,国内外专家学者就养殖生产中如何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一方面积极寻求抗生素的替代产品,如一些活菌制剂、酸化剂及抗菌肽等,另一方面通过饲养管理手段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而通过饲养管理手段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对大多养猪场来说无疑是一种直接易操作的方法。本文参考了国外最近的一些试验研究结果,探讨养猪生产中减少抗生素使用的有效途径。
以“互联网+”的思维打造进口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新体系
蒋羽1,谌鸿超2,万益3,黄剑3
(1.洋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08;2.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
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上海;3.上海源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摘要:随着进口动物源性食品的进口量日益增长,传统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已经不适合产业发展的新特点。为了更高效的向进口企业提供服务,更安全的对进口动物源性食品进行监管,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深入研究了企业需求及食品安全监管要求后创造性的以“互联网+”的新思维为指导,开发了《查验辅助系统》,将涉及进口动物源性食品的所有方面都纳入系统管理,提高了信息传递的快捷性,产品监管的有效性。通过将进口动物源性食品所有流程都纳入系统管理打造了一套全新的符合行业发展特点的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关于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的思考
林荣泉
(上海市肉类行业协会,上海)
摘要:我国是畜禽生产大国。猪、牛、羊、兔、禽等食用动物和宠物养殖量位居世界前列。按不同种类动物死亡比例,全年死亡的畜禽动物数量巨大。但无害化处理不能达到全覆盖,部分死亡畜禽的随意丢弃或进入食物链,已成为人畜(禽)共患病传播、食品安全隐患,并且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影响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政府高度重视,制定和发布系列强制性法规和标准。但仍未到达%的标准要求。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法制建设不够完备。各地无害化处理机构没有总体覆盖,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率低,项目建设滞后。二是处理方式传统落后,多以掩埋法、焚烧法为主,易造成二次污染。采用科学先进的方法转化为能源和动物饲料的资源利用率极少。三是国家财政补贴机制不够完善,保险理赔机制缺失,处理成本高。四是监管力不从心,监管乏力已成常态。笔者先后在江苏、浙江等部分地区调研获悉:变废为宝资源再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只要政府重视支持和科学规划引导,前景十分广阔。对此,提出总体规划、目标要求、运用机制、处理体系,建立监管问责机制,实行死亡畜禽登记“户籍制度”,依法治理。落实各级政府财政补助政策,对养殖户实施全覆盖。优化处理方式,在具体实施层面,原则上应做到“五个结合”,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全面推行司法处理措施,亟需创新处理方法,确保资源再利用。立法细化落实无害化处理各项管理措施,明确法律责任等8点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