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丽老师近照
患儿,男,一岁,咳嗽,咳痰两天,喘一天来诊,经询问有遗传病史(孩子的爷爷、爸爸均有这种病),每次发病病程半个月左右,上次病程长达20天,换了三家诊所,用的治疗方式有:雾化吸入、肌注干扰素、贴膏药、口服药、推拿等,均不见病症好转。
这次发病两天,咳嗽、咳痰,舌苔薄白,咽不红,淋巴结不肿大,腹微胀,大便正常,双肺听诊有明显的哮鸣音,给予以下贴敷方案:
天突~风寒咳喘贴
大椎~风寒咳喘贴
膻中~风寒咳喘贴
肺腧~风寒咳喘贴
中腕~消食贴
神阙~遗尿贴
命门~遗尿贴
同时给予口服药:头孢克洛颗粒、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易坦静。
第二天,咳嗽加剧,哮鸣音减小,处于排痰期。给予以下贴敷方案:
天突~风寒咳喘贴
大椎~咳喘复合贴
膻中~咳喘复合贴
肺腧~风寒咳喘贴
中腕~消食贴
神阙~遗尿贴
命门~遗尿贴
口服药同上。
第三天,咳嗽减轻,哮鸣音减小,贴敷方案同第二天。
第四天,哮鸣音消失,咳嗽,贴敷方案改为
天突~咳喘复合贴
大椎~咳喘复合贴
膻中~咳喘复合贴
肺腧~咳喘复合贴
中腕~消食贴
命门~遗尿贴
第五天轻微咳嗽,继续按第四天贴敷方案三天痊愈!
病案分析:
喘息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喘”、“齁喘”、“痰喘”等范畴,临床以咳嗽、哮喘、痰鸣、气急、两肺可闻哮鸣音或大、中、小水泡音为特征,常发于1~3岁的虚胖儿或过敏体质小儿,冬春寒冷季节多见,易反复发作,不易痊愈。
古代医籍对哮喘记载甚多,金元之前,多列入喘门,《丹溪心法·喘论》首先命名为“哮喘”。传统中医认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当哮喘病发作时,肺道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则气逆于上,而发于喘急。脾为生化之源,脾虚生痰,痰阻气道,故见喘咳,气短。因此,哮喘病是肾、肺、脾,三虚之症。中医注重脾胃肾的调理,初咳在肺,中咳在脾,喘在肾。咳喘贴、消食贴、遗尿贴完美结合,从根本上祛除病症诱因,维持人体正常的循环。
山东聊城李平丽为李平丽老师的精彩分享点赞!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