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俗称“老慢支”,是冬季中老年的常见疾病。多因急性支气管炎未治愈转变而成。
慢性支气管炎常以中医的“支饮”、“咳嗽”、“喘证”论治,多为外邪侵袭入肺,脏腑功能失调影响至肺而致肺气不利所致,其病机离不开寒、热、虚、实,往往是虚实错杂,但老年人属虚寒者为多,实热多为兼证或标证,因此治疗上偏重于治疗虚寒,常用“温药和之”。历代医家有“治咳嗽不离乎肺,不限于肺;治实必顾虚,治虚必顾实”、“实喘治肺,虚喘治肾”等论述,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遇寒增重,所以温开法为其主法。本病急性发作期,病在肺多实,实者邪气实。急性发作时,多为表寒挟饮,小青龙汤为其代表方。他如大青龙汤的温宣兼清;厚朴麻黄汤的解表平喘,化痰清热;射干麻黄汤的散寒宣肺,降气化痰;定喘汤则对寒郁化热者有较好疗效。以上诸方均为本病发作时的常用之法。
本病慢性缓解期,病在肾多虚,虚者正气虚。久病正虚邪恋者,大多虚中挟实。如《证治准绳》所说“肺虚则少气而喘者较少,肺虚而夹痰热逗留肺络者则至多”。尽管肺肾两亏,气阴并伤,舌质光红,但若痰黏,咯吐不爽,苔腻厚,脉右寸滑大,补肺之中仍当佐以肃化痰热之品。王孟英说:“感后余热,阻气机之肃化,博津液以为痰,此关不通,一切滋补无从着手”,此症大多采用千金苇茎汤,参入生地、沙参、冬虫夏草、肉苁蓉、女贞子、旱莲草、紫石英等,清上实下;若上实下虚而舌淡、脉沉弱,偏寒盛者为苏子降气汤证;如果舌光剥而苔腻布者,则为脾有痰湿,须复入金水六君汤,熟地用汤泡后再下,取浊药精投之意。
本病主症有三,即“咳、痰、喘”。对三大主症的治疗,一般以化痰为主,化痰方以二陈汤为代表方,但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别,病机有寒、热、虚、实之分,临床当首分虚实论治。具体治疗方法,敬请期待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