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例讨论头颈部的肿物你了解有多少

病史

患者年4月中旬自觉右颈部瘙痒,抓挠时发现右颈部略隆,约“红枣”大小,后肿物进行性增大,但无临床表现,至年6月20日患者出现右侧头痛、耳痛、耳鸣,医院,予以抗生素治疗8天,膨隆大小无变化;后加用抗病毒治疗药物3天,膨隆略有减小,自觉憋涨减轻;行B超检查考虑“腮腺混合瘤”,建议转院手术治疗。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尚可,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平扫

动脉期

静脉期

您的诊断是?

病例诊断

右颈部鳃裂囊肿

1概述

在胚胎发育至第3周时,有5对鳃弓,鳃弓间的凹陷称为鳃裂。鳃弓发育不全时,可发生各种不同的畸形。若鳃裂口愈合而鳃裂不愈合则发生鳃裂囊肿,若鳃裂口及鳃裂均未消失则将形成鳃瘘。按照不同的发生部位,鳃裂囊肿被分为第一、二和第三、四鳃裂来源。

鳃裂囊肿由于来自不同的鳃裂,囊肿的发生部位不同,第一鳃裂囊肿位于外耳道以下和下领角(包括腮腺)以上;第二鳃裂囊肿位于下领角以下,肩胛舌骨肌水平以上;第三、四鳃裂囊肿发生于颈根部。以第二鳃裂囊肿多见,其次是第一鳃裂囊肿,第三、四鳃裂囊肿罕见。

Bailey将第二鳃裂囊肿分为四型:I型最表浅,病变位于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阔肌的深面;II型最常见,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浅面,颈动脉鞘的外侧和颌下腺后方;III型位于颈动脉分叉和颈外动脉至咽侧壁之间;IV型位于咽粘膜间隙。

2鳃裂囊肿CT表现

1.典型CT表现: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光滑,薄壁团块。

2.少见CT表现

(1)囊壁异常增厚

(2)囊液固化

(3)囊壁钙化

(4)囊内出血

(5)合并癌变

3鉴别诊断

1.皮样或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多见于口底和颏下中线区,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团块,边缘光滑,壁较薄,多呈低密度,多为水样密度或脂肪密度,少数可为等密度或高密度,也可水样密度中见软组织密度影及钙化,有时包膜可见高密度钙化;表皮样囊肿多见于眼睑、鼻和耳下区,CT表现圆形或卵圆形团块,边缘清楚光滑,密度均匀,以胆固醇为主时,病灶密度接近脂肪,以角化物为主时,病灶呈软组织密度或少稍低软组织密度,如囊内出血或钙化表现为高密度。

2.囊性水瘤:CT表现为颌下或颈部多房或单房性薄壁水样密度团块,密度均匀,大小不等,弥漫分布,向上可达颌下间隙、或直致颞部,向下达下纵隔。以沿疏松组织间隙呈“爬行性生长”为其特征性表现,其形态与局部间隙常相吻合,周围肌肉及脂肪结构显示清晰

3.腮腺混合瘤:腮腺混合瘤也称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年人为多,女性稍多于男性,肿瘤生长缓慢,一般无临床症状,多以无意间发现耳下无痛性肿块就诊。

长按上图,识别图中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专科
中科医院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yue-pifa.com/bqzd/1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