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古村落丰富“家底”如何养护?
作为广州第四次文化普查的领导者与实施者,陈建华有着系统周详的思虑
采访陈建华,是我们广州古村落之行的最后一项安排。作为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他组织了广州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所有重点项目他都前往做实地调查,尤其是古村落,他几近全都去过。可以说,他既是这次普查工作的指挥者,也是实际操作者。
为此,我们准备了十个问题,以了解他在文物保护问题上所作的思考。
夕阳斜照,花都田心庄使人萦怀
A、从化的启示
记:国家最近并没有安排文物普查行动,为何广州市在刚刚进行了第三次文物普查不久,又要进行第四次文物普查,而且力度如此之大?
陈:广州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要从广州的历史与现状的实际动身。这次文物普查是基于我在从化工作的实践和保护广州历史文化传统的迫切需要作出的安排。从化比广州提早三年弄文物普查,一下子就发现了几百处!从广州地区来说,从化文物肯定不是最多的,所以我负责这项工作后,决定在广州进行一次地毯式文物普查,这也是文物专家的意见。
记:你在从化得到的启示具体是怎样的?
陈:我到从化当市委书记时,登记在册的文物只有十几处。许多人都认为从化地处偏僻山区,经济欠发达,文物希少,缺少文化底蕴。我却不以为然。从化是番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5000多年的人文历史,明清之际,学风盛极一时,境内散布着许多古村落。因而,我们着手进行“地毯式”的普查,结果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而且许多文物还相当有价值。尽人皆知,广裕祠就是在普查中被发掘出来、被联合国授以大奖,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起初几近无人相信这些文物有价值。通过全面的普查和专家的鉴定,人们认为从化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地方,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记:这次普查出来的很多文物,之前其实不认为它们是文物,比如古民居、古村落等等,这个认识是怎样转变的?
陈:从长远的历史角度看,我们的文物遗存与陕西、河南、山西等地方相比较弱。但近代史以来,中国许多重大的事件都产生在广州,因此广州是我国近现代史的文物大户。广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要有大量文物作根基。我们原来登记在册的文物其实不多,随着时期的进步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新《文物法》的颁布,对文物的标准有了新的认识。比方说名人故居,在上世纪70年代还不一定算文物,80年代也没有这个认识,现在就知道了它们的价值。我们要保护万木草堂,由于它和丘逢甲、康梁有关。康梁意味着甚么?它和维新、洋务、走向共和密不可分。第四次文物普查到现在有5000多条信息,发现了一批极具价值的明朝、清朝建筑,初步摸清了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家底”。
B、文保的矛盾
记:广州的文物保护迫切程度如何?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已造成哪些不可逆的破坏?
陈:我认为广州文物保护工作是做得比较好的,有许多成功的范例,比方南越王宫署,光是土地政府投入了五个亿,今后还要投入好几个亿进行保护和利用。还有南越王博物馆的建设,锦纶会馆的平移、重修及大学城的文物保护计划、建设等,都做得比较到位,可谓文保典范。
广州文物保护的矛盾主要表现在老城区,现在政府采取保护老城区、建设新城区的办法,这对文物的保护将会起到积极和决定性的作用。相信今后广州老城区文物保护工作将会更有序和规范,会做得更好。
C、官员的意识
记:如何评价官员的文物保护意识,如何束缚官员破坏文物的决策性行为?
陈:关键在于《文物法》的实行和法律意识的增强,依法保护、管理和利用文物。各级领导要有文物的意识和文化的情结,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文化包括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包括文物。载文之物谓之文物,文以物载,物之不存,文之焉附?我们的是把文物保护好,把文化设施建设好。文化的渗透是无形无色而无所不在的,正是这类渗透,会对人的素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文物保护事关文脉的承继,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因此,文物保护要有忧患的意识,管理决策者要有文化的情结。
记:此次普查发现了大量新文物,正所谓“打江山易,保江山难”,文物管理工作必须尽快跟上。广州打算采取哪些措施,有成立文物国际白癜风医院局的打算吗?
陈:广州市还是依照原来的体制由文化局进行管理,没有成立文物局的打算。在文物普查结果出来后,准备分区成册,重新编写广州文物志。文化建筑编进电子地图,进入紫线控制范围,纳入计划控制系统。以后有项目要报批,1打开地图,保护范围一清二楚,相信保护问题会得到比较有效的保证。
D、古村的保护
记:这次文物普查发现了大批古村落,把古村落列入普查范围是出于何种斟酌?
陈:一般来治白癜风哪家医院好说,什么样的文物建筑(不可移动文物)最容易得到保护?首先是地下没有被发掘的墓葬文物;第二是寺庙,我国宗教文化的融会与共存对寺庙的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第三是宫殿。由于它是以国库的经费来支付的;第四是官家宅院,诸如衙门之类;第五是祠堂;最弱的就是民居!所以说我们这次普查发现了大批保存相对完全、极具文物和历史价值的古村落,意义非同小可!它们是古建筑中的弱势群体,能够保存至今非常宝贵。
记:我们知道,环境与人和谐共生的古村落,才是最有价值的。但是,广州绝大多数古村落都是空心村,完全被废弃了,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如何斟酌保护问题?
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尖锐和非常好,也是文物保护里非常难的一件事。首先要在专家审定和评定以后,划清一定历史阶段,然后进行保护;再就是选择在这个阶段里最有价值的进行保护。保住核心建筑以后,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弄古村落文化游,政府必须按文物法的规定,政府、集体、个人、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相信这个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E、人材的培养
记:政府如何鼓励民间保护文物的积极性,如何让“地毯式普查”激起起来的大众参与热忱,在文物保护阶段也能够巩固下去?
陈:关键在于:第一宣扬好文物法,要让大众的文保意识有很大的增强;其次要采取一些确切有用的措施,保证一定的经费。文物法规定,各级政府要保证对文物的投入,也鼓励私人投入文物保护,批准收门票,如平遥的王家大院,就是朝这个方向走。
记:广州目前的文物管理人才、古建维修人材、古建艺术配件如石雕、砖雕、灰雕等工匠人材都极缺,政府打算如何解决人材问题?
陈:古建筑维修队伍,广东省有几支有这方面资质的工程队,省外还有一些,但南方的建筑还是请南方的工程队比较适合,由于御寒、防潮等工艺要求与北方不同。相信随着文物普查深度、广度的扩大,古建筑保护方面人材会增加。对文物管理人才,我们计划拜托中山大学在3月份举行广州地区文物管理培训班。没有人材,抢救、保护、管理工作就难以展开,队伍建设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