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州人留意这些东西被查出问题了,重则致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话题

和舌尖上的安全有关

大家都要留神了!

别因为一时好奇就去尝试

因为它们真的是一点都碰不得!!

01

野生蘑菇

6月19日,自治区疾控中心发出提醒,今年以来,广西已报告野生蘑菇中毒事件28起,发病人数人,死亡3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事件数增加了3倍,发病人数增加了4倍。专家表示,蘑菇中毒事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广西是从3月开始,5~6月是发病高峰,持续到9月左右。目前没有简单易行、快速有效的毒蘑菇辨别方法,因此不采不食是预防中毒的关键。

▲近期在广西引起中毒的毒蘑菇。自治区疾控中心供图

除北海、防城港外,其余12个市均有病例报告,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发生较多的地区在桂林、河池、梧州、贺州等植被比较丰富的山区。

目前中毒原因主要为自采野生蘑菇,偶有路边购买蘑菇引起中毒的事件。今年以来,我区报告有1起因购买路边摊蘑菇引起的中毒。

自治区疾控中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价所所长蒋玉艳介绍,我国野生蘑菇资源非常丰富,已知蘑菇种类估计在种以上,其中目前已知的毒蘑菇多种。

想要避免误食毒蘑菇,除了不采不食野生蘑菇,还需要注意不认识的蘑菇不要吃,吃蘑菇不要同时饮酒,最好不要吃杂菌。

此外,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鞋(菌托)的蘑菇多有毒,尽量不吃。因为有“菌盖、菌环、菌托”的蘑菇多为鹅膏属,而鹅膏属的蘑菇大多都含毒或剧毒。但没菌托和菌环的蘑菇仍可有毒,如剧毒的肉褶鳞环柄菇和毒粉褶蕈都没菌环和菌托。

▲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鞋(菌托)的蘑菇多有毒。图片来源:中国疾控中心网站

食用蘑菇后出现

哪些症状意味着可能中毒了?

不同的蘑菇含有的毒素不同

引起的中毒类型也不相同

常见的主要有几个类型

▼▼▼

胃肠炎型:多在进食后10分钟-2小时发病,胃肠道症状,预后良好。

常见的造成胃肠炎型中毒的毒蘑菇

↓↓↓

▲图片来源:中国疾控中心网站

神经精神型:多在进食后10分钟-6小时发病,精神症状、幻觉等,预后良好。

肝肾损害型:多在进食后数小时-30小时发病,有“假愈期”,即在一两天内出现症状好转的假象,随后症状加重,死亡率高。

常见的造成急性肝损害型中毒的毒蘑菇

↓↓↓

▲图片来源:中国疾控中心网站

常见的造成急性肾损害型中毒的毒蘑菇

↓↓↓

▲图片来源:中国疾控中心网站

光敏性皮炎型:多在进食后24-48小时发病,皮肤红肿或疱疹,日光照射后症状加重,预后良好。

常见的造成光敏性皮炎型中毒的毒蘑菇

↓↓↓

▲图片来源:中国疾控中心网站

横纹肌溶解型:多在进食后15分钟-2小时发病,早期胃肠道症状,6-12小时出现酱油色尿、肌肉酸痛、肢体无力等横纹肌溶解症状。可导致急性肾衰死亡。

常见的造成横纹肌溶解型中毒的毒蘑菇

↓↓↓

▲图片来源:中国疾控中心网站

食用有毒的蘑菇怎样急救?

广西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宁宗介绍:

催吐:一旦食用了毒蘑菇,一定要第一时间催吐,在中毒者神志清醒的情况下尽快吐出毒物,减少毒素吸收。

立即就医:有一些家属会在家里人食用蘑菇前留存一点样本,一旦发生中毒,连同样本一并送医,帮助医生尽快判断中毒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这也是非常有用的一个防范措施。

此外,专家建议吃蘑菇的同时最好不要饮酒,因为一旦吃到的是毒蘑菇,酒精会加速毒素的吸收。

毒蘑菇认识的六大误区

据了解,许多民间鉴别方法并不科学,中国疾控中心曾经对流传较广的毒蘑菇鉴别方法进行了科学解读。

误区1:生长在阴暗潮湿或粪便上的蘑菇有毒。

错!因为蘑菇有粪生或腐生,如口蘑生长在草原的羊粪上。而剧毒的鹅膏菌多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地上。

误区2:虫食或生蛆的蘑菇无毒。

错!很多剧毒蘑菇成熟后常会生蛆或被虫食。如成熟的致命鹅膏常常被虫啃食。即便用致命鹅膏给大小鼠灌胃,大小鼠也不会中毒。因为大小鼠的消化道不吸收鹅膏毒素。

误区3:受伤变色、流汁液的蘑菇有毒。

错!如松乳菇、多汁乳菇掰开或划伤后会流出乳汁,美丽牛肝菌受伤断面会变蓝色,却都是美味的食用菌。而许多毒蘑菇受伤断面不会变色或分泌汁液,却是有毒的。如剧毒肉褐鳞环柄菇、有毒蝇鹅膏的断面都不会变色,也不会流汁液。

误区4:与银器、大葱、大蒜、大米同煮可使其变色的蘑菇有毒。

错!“银针验毒”实际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而蘑菇毒素不含硫或硫化物,不能产生颜色变化。大蒜或葱或大米与毒蘑菇同煮也不会变色。目前尚未发现任何与毒蘑菇同煮变色的物质。

误区5:白醋能使蘑菇汁变色或牛奶能在蘑菇上结块就是毒蘑菇。

错!真相是白醋遇到碱性物质都可变色;牛奶遇到酸性或碱性物质都会变性而结块,这与蘑菇是否有毒无关。

误区6:有鳞片、粘液的蘑菇有毒。

错!如条盖盔孢伞和亚稀褶红菇都没鳞片的粘液,却有剧毒。而有毛和鳞片的香菇却可以食用。

不采、不食

不买、不卖野生蘑菇

警惕误食毒蘑菇中毒

02

“咔哇潮饮”饮料

近日,海南三亚警方破获了一起新型毒品案,贩毒分子将毒品伪造成饮料的模样,试图在三亚市贩卖。接到线索后,三亚警方立即出动,将5名犯罪分子抓获。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侦查人员迅速蹲守布控,将5名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在汽车后备箱内缴获41瓶“咔哇潮饮”新型毒品。

截图来源:央视财经

目前,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三亚市公安局天涯分局依法对上述5人刑事拘留,案件正进一步办理中。

新型毒品被伪造成饮料

据了解,“咔哇潮饮”制作原料中含有“γ-羟基丁酸”,滥用含有该物质的饮料会出现暂时性记忆丧失、恶心、呕吐等症状,与酒精并用会加剧危险性,甚至会失去意识、昏迷及死亡,属于新型毒品。

图片来源:三亚广播电视台

南省三亚市公安局天涯分局凤凰派出所民警颜文志:这种新型毒品的外包装,都是比较具有迷惑性的,看起来跟饮料瓶似的,它的成瘾性非常高,经常可以迷惑一些青少年,所以千万不要去碰陌生人提供的一些东西。

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要求广东、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企业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并召回相关食品,查封扣押涉案食品及原辅料。

国家食药监局提示,公众发现有生产者、经营者违法生产、销售该饮料的,可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举报。

很快,微博话题#新型毒品被伪造成饮料#就冲上热搜第二↓↓↓

不少网友直呼:太恐怖!千万不能碰!

注意!这些都是新型毒品!

近年来,各种极具伪装性、迷惑性的新型毒品不断出现,其实这些都是毒品↓↓↓

食品安全,不容小视

别让一时好奇

毁了自己一生!

再来说说

几乎是家家户户

必不可少的食物——鸡蛋

最近

农家鸡蛋

又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网站发布了17批次食品检测不合格的公告,这其中就包括湖南某农副产品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的农家鸡蛋,这款鸡蛋中“金刚烷胺”超标。

那么

金刚烷胺是一种什么物质?

为什么鸡蛋里面会检出?

食用了对身体又有什么影响呢?

一起来看

金刚烷胺是一种什么物质?

金刚烷胺是一类抗病毒药物,最早用于抑制流感病毒,这种药对于成年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得到广泛赞同,但它的治疗剂量与产生副作用的剂量接近,对于高龄患者或存在肾脏疾病、患慢性心肺疾病的患者而言,给药计划和用药剂量很难控制、确定,所以这种药尚未在临床上推广。

这种物质会在动物源性食品中以药物残留的形式通过食物链进入身体,一旦经常、大量摄入,就会产生神经毒性,增强流感病毒的耐药性,诱导其发生变异,影响身体健康。

年,我国农业部就明确要求停止生产、经营和使用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等物质。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号》中也明确指出,金刚烷胺类等人用抗病毒药移植兽用,缺乏科学规范和安全有效的实验数据,用于动物病毒性疫病不但给动物疫病控制带来不良后果,还会影响国家动物疫病防控政策的实施。

为什么养鸡者要使用金刚烷胺?

1、金刚烷胺以前在兽药中有“抗病毒”的作用,例如治疗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动物病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金刚烷胺的性价比较高(便宜),养鸡商户特别认可,无论是温和性流感还是高致病力禽流感,都需要药物对鸡(动物)进行治疗。

3、现如今还没有更好的药物来替代金刚烷胺,而且小型养殖户本身也缺少必要的知识和技术指导,所以这种事情才会多次出现。

其实,现在正规的农兽企业早已经不再生产金刚烷胺成分的兽用抗病毒药物。规模较大、检疫机制完善的的企业出现兽药乱用、兽残超标等问题的几率很小。

“氟苯尼考”也多次被检出

和金刚烷胺类似,氟苯尼考也多次出现在不符合规定的通报新闻中,它是一种常见的广谱抗生素(农业部批准使用的动物专用抗菌药),主要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猪、鱼、鸡的细菌性疾病。

但《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农业部公告号)中明确规定:氟苯尼考在产蛋鸡中禁用,也就是鸡蛋中不得检出。

如果长期、大量食用氟苯尼考超标的食物,很容易导致人体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颗粒白细胞缺乏症等,还可能会诱发新生儿、早产儿灰色综合症等。

除了“金刚烷胺”“氟苯尼考”以外,还有“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这几种物质在各地的多次鸡蛋检测中被通报,均出现了“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违规事件。

购买和食用鸡蛋时应注意什么?

1、到正规场所购买

买鸡蛋尽量到大型、正规的超市或者有完善资质的农贸市场购买,安全系数较高。

2、适量吃

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在其他食物(肉类、鱼虾、奶类)正常摄入的基础上,每周吃鸡蛋最好不超过7个。

正常人每天建议食用1个鸡蛋,对于儿童、孕产妇、哺乳期女性等对蛋白质需求比较高的人群,建议每天可以吃1—2个鸡蛋。

3、吃全蛋(蛋黄+蛋白)

吃鸡蛋,蛋黄+蛋白才是优质选择;为了安全和营养素吸收率,不要吃生鸡蛋。

4、土鸡蛋PK普通鸡蛋,营养价值相差无几,安全性更低

土鸡蛋和普通鸡蛋相比,各种营养物质(蛋白质、氨基酸、铁、钙、磷等)的含量并无区别、基本一致,仅是土鸡蛋的脂肪含量比普通鸡蛋高1%左右,胆固醇含量也稍高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养鸡场规模化产出的鸡蛋中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还要略高于土鸡蛋,这和饲料中提供的营养物质更为充足有关。

相反,由于养鸡环境的不确定(卫生、防疫、消毒等情况)和普通鸡蛋相比,土鸡蛋更容易感染细菌,比如沙门氏菌和李斯特菌,食用后容易增加食物中毒的发生风险。

另外,散养的土鸡吃的食物本身较杂,这本身也容易感染致病菌、农药、二恶英等有害物质,这也是其安全性较低的一则原因。

综上所述,在金刚烷胺、氟苯尼考等物质的问题上,虽然会对身体有威胁,但不要过分恐慌,任何物质在达到毒性的时候,都应该有一定的“剂量”,大家一定要科学看待。

应急宣教首部应急管理工作宣传片—

《我们的守护》

原标题:《柳州人留意!这些东西被查出问题了,重则致命!一个细节教你辨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yue-pifa.com/yszl/149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