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冬病?
冬病就是在冬季易发作、常发作的疾病或不适。
表现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骨关节系统。
具体来说“冬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
通常的症状: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长袖睡衣、穿袜子。
二、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
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缓解期服药治疗,能够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冬病为什么要夏治呢?
冬病患者阳气不足,冬季不利排寒;
夏季阳气生发,毛孔张开利于排寒;
冬病夏防,百病由寒起,寒在夏季生。
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将冬病在夏季根除及预防。因为冬病患者体质偏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
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象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
但若是阳气衰弱,里面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再加上有很多人,体质本来就有些阳气不足,夏天再痛饮去暑冷饮,然后整日在空调房间里工作,那真是陈寒未去,又添新寒。要记住,寒气是会沉积的.且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必会气血瘀阻,这叫做”寒凝血滞”。
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肿物,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就流行不畅,不但会四肢不温,也常会有手脚发麻的症状出现。
所以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
今年冬病夏治三伏天:
年入伏是7月13日,末伏最后一天是8月21日,共40天。
初伏:7.13-7.22,10天;
中伏:7.23-8.11,20天;
末伏:8.12-8.21,10天。
初伏“调元”、温养经络;
中伏“加强”、袪除寒湿;
末伏“固本”、补充气血;
如此,秋冬季节易发疾病可大大缓解甚至不再复发、这就是冬病夏治三伏灸的奥秘所在哦。
冬病夏治哪些疾病最适宜
适合采用“冬病夏治”的疾病包括:
气管炎、哮喘、肩周炎、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冻疮、风湿病、部分肾脏疾病等等。
下面简要地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疾病的治疗原理:
气管炎:气管炎是因为它破坏了人体的阴阳均衡,导致体内阴盛阳衰而发病的。气管炎是个很典型的冬病夏治之症。冬为阴,夏为阳,夏季正为阳盛阴衰之季,这时利用夏季是冬病潜伏之机,天人合击,最容易把冬病消灭在蛰伏状态。当然有的患者已经发展到不分季节,随时犯病,那是因为体内阴阳严重失调,免疫功能低到极点。更要利用夏阳之机进行治疗,不然到了冬天就更加严重。其次,冬病夏治可以缩短疗程,减少花费。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病不算大,但犯起来很“难受”,冬病夏治的效果很好。这是因为鼻居面部正中,为阳中之阳,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性最甚的季节,人体经络开放,血流畅通,此时在该处相关穴位进行敷贴治疗,可起“秤砣虽小拨千斤”的作用,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从根本上改善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疾病的的症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急期治其标,缓期治其本的原则,夏季治疗是一种治本的方法,属于一种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治疗方法。
肩周炎:肩周炎是冬季的多发病,夏季症状多可减轻或消失。炎夏治疗,采用刺激相应的穴位同时配合一些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风除湿、强筋健骨的药物加以治疗,能解除或减轻肩关节的疼痛、麻木、酸胀症状,到冬季就可以少发病或不发病。
慢性咳嗽:也是寒冷时多发。夏天,可采用中医传统的“夹脊姜灸法”,也就是在患者背部的大椎、定喘,以及脊柱两旁的肺俞、厥阴俞、心俞等穴位上,先用梅花针叩打,然后将切成薄片的生姜摊在穴位上,再用艾条熏烤。每周灸1~2次,可连续4~8周。贴敷的话,可用吴茱萸、桔梗、苏子,研面,用白酒调敷两肺俞穴、大椎穴、膻中穴,隔3日1次。还可配合服用一些补肾纳气、健脾益肺的中药。
成都有没有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