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校全校师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先进模范人物,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
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道德模范,我们身边的榜样力量。
衔环结草,以恩报德,励后学铸师德
张强武教授
张强武,中共党员,教授。年7月黄河水利学校水工建筑专业毕业后留校、进修任教。年8月以后先后任升达学院人事室主任、常务副院长,成功学院院长。在从教60周年之际,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不顾身体抱恙,做了一个伟大的善举——拿出毕生的积蓄,捐资60万元,设立“劲崧”奖学金,感恩党和母校的培养,激励母校学生学好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成为我校第一个励学基金的创设人。
回顾自己的成长和事业发展之路,张强武老师心头永远铭记着母校——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对自己培养的恩情,无论在哪里、到何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他做人做事的原则,希望自己母校的发展蒸蒸日上、母校的声誉能名扬天下,这是他的梦想和夙愿。在谈起设立基金的初衷时,他无比感慨、满怀感激地说,“是母校40多年的培养,让我由一个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中共党员、一名人民教师,母校培养造就了我的基本素质,奠定了我毕生事业发展的基础,让我能够成功抓住机遇,去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桃花潭水深千尺,不抵黄院给我情!”
张强武老师设立奖学金的宗旨有三点:一是为感恩办点公益。二是为强校添砖加瓦。三是对后来者满怀期望。寄期望于后来者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劲崧奖学金”,“劲崧”,就是“强而高”,寓意希望母校培养的学生在校刻苦学习,奠定深厚的专业技术基础,有强劲的发展潜力,不断进取攀登,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希望学校能不断提升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树立良好的社会声誉,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早日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职院校发展目标。
有着多年高校办学经验的张强武老师认为,“一流学校打造、良好校誉提升必须要培养出更多拔尖的应用型人才,就是要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校作为工科院校,要结合专业特色,引导学生重视图学、力学等专业技术基础课的学习,奠定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积蓄雄厚的发展潜力;要通过重奖优秀、培养拔尖的技能型人才等措施,影响带动学校形成优良的学风和浓厚的学术氛围。”
联想到张强武老师在河南教育界的名望和取得的成就,很多人会认为,他应该是经济上较富有,生活上较优越,但是,张强武老师真的称不上是富人。张老师拿出的积蓄做公益,全家人都很支持。他二儿子有三个女儿,经济压力不小,他们自己小区门口有好的学校,但是学费要每月元,他就把孩子送到学费低离家较远的学校;三儿子买房子,自己贷款60万,自己慢慢还款,他们都靠自己打拼解决家庭困难,不依靠父母,都支持父亲做捐资事情。张强武老师目前住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面积不大,室内用的也是那个年代的家具,破旧得脱了皮,室内光线较暗,尽管收拾得整洁温馨。
张强武老师对母校的拳拳之心和殷殷深情令人感动,他在以一颗纯粹、真挚、大善的赤子之心回馈母校的培育之恩。他是一个明大理、有梦想、知恩图报的人,他是一位教育孩子最成功的父亲,一个真正的好父亲。
张强武老师超然淡定,他用苏轼《定风波》里的两句词评价自己的人生:“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两句词,寄寓着张强武老师独到的人生感悟。也正因为具有如此旷达超逸的胸襟和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张强武老师才会在教育战线上,60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殚精竭虑,为教育事业做出如此的贡献!我们敬慕这样的楷模、这样的校友、这样的师长!
以最美的心灵献给最崇高的事业
刘广社,测绘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刘广社,测绘工程学院总支副书记。作为分管学生工作的他,时刻与全体学工人员朝夕相处、勤奋工作。学生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琐碎的工作,他事无巨细,总能带领学工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因为他深知“学生工作无小事”。学生突发交通事故医院的是他,非典时期每天深入寝室看望学生的是他,深夜送患病学生入院就医,给学生垫付医药费的是他,如家长一般给学工人员指导工作的也是他。他就是“以最美的心灵献给最崇高的事业”的刘广社书记。
创新工作模式,“因材施教”促生发展
已逾“知天命”的他,意识到青年学生,尤其是90后的学生对于网络的热衷,他把网络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平台,利用飞信、QQ、Email等与学生沟通联系,帮他们释疑解难。他自己都记不清每天要给学生发多少条飞信,写多少封Email,回复多少留言。为了进一步探索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办法,刘书记不断深入学生宿舍、教室、实训室及顶岗实习单位,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炼出一套符合测绘工程学院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集体讨论,依靠集体的智慧来完善。新的学生管理模式的推行,使辅导员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游刃有余,也使本系学生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学生工作无小事”,事事躬亲
“多少次”刘书记都要去宿舍转转,白天工作忙,就利用晚上,跟学生一起谈理想、谈学习、谈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测绘工程学院男生绝大多数住在4号宿舍楼,楼管同志最熟悉的辅导员之一就是刘书记,最熟悉的系副书记也是刘书记,楼管换了一批又一批,然而不变的是他们对刘书记忘我工作的敬佩。
在一年的迎新过程中,刘书记发现有一位家庭贫困学生,穿着朴素,在整个报到过程中都埋着头,话很少。刘书记意识到这位学生心理有些自卑,他主动给该生讲我院众多大学生自强不息、自立成才的实例,鼓励他好好学习,帮助他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后来,这位学生凭借优秀的学习成绩获得奖学金,人也变得自信、豁达、乐观。
年5月,级一名学生在学校门口因突发交通事故被车碰伤导致骨折,接到电话后,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学生医院进行治疗,并安排陪护,积极解决交通事故的后续工作,帮助事故学生走出阴影,恢复健康。
年6月,临近期末的一个晚上,学工队伍值班时发现测绘工程学院一学生深夜23:00欲外出,值班老师担心学生外出夜不归宿,便通知了系里,刘书记立即骑车赶到现场,当得知学生是因生病需外出买药时,他立即陪该生到药店买药,并带他安全返校。这是刘书记对学生工作责任心的最好诠释,也是他对学生浓浓爱心的最直接表达。
记不清有多少次在深夜送患病学生入院就医,给学生垫付医药费;有多少次为了陪学生过节,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有多少次为了解决顶岗实习学生问题,一次又一次的坐火车往返于学校和单位之间……。他总是亲力亲为,冲在学生管理工作最前沿。
破除诚信危机,书写信任传奇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惠及广大贫困学子的好政策,但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诚信风险。针对少数学生欠费欠息的情况,刘书记带队赴新乡、焦作等地对贷款逾期的10名学生进行了逐一家访。沿途,克服交通不便、地址不详、联系方式不通等困难,他带领辅导员长途跋涉,千方百计逐个落实,向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就业情况、发展状况、经济状况。细致阐释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善意提醒学生家长及其亲属贷款逾期对学生本人的信誉影响。此外,他还给每一位同学打电话、询问原因;对于家庭确实困难无法按时还款的学生,他会掏出自己的钱为学生垫付,年担任副书记至今,他累计为欠费欠息学生垫付余元。他说,学生毕业后有钱时会主动还的,你相信了学生,学生就不会辜负你的期望。刘书记这种精神也深深感动着每一位同学,这些受到刘书记帮助的同学深情地说“有这样的好书记,是我们大学生活中最大的幸福。”
善为“经师”,更善为“人师”
张圣敏,水利工程学院工程制图教研室主任。
张圣敏,水利工程学院工程制图教研室主任。在教坛上,她勤于耕耘,严谨教学,教书育人。她所带领的教学团队精心打造“CAD精神”,她指导的学生参加全国高校技能大赛,创下“五连冠”的奇迹,获得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黄河水院”)院长嘉奖令。她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热心捐助,让学生们体会到母亲般的爱。她就是黄河水院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张圣敏,堪称善为“经师”,更善为“人师”的典范。
善为“经师”,传承水院教学“五认真”精神
以身作则,践行教学“五认真”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全心投入,严谨教学,真正做到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对待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对授课的每一个细节,她都精心设计,努力在教育教学中达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率先垂范,引领师生潜心学习。为培养各大水利工程局涉外工程所需的优秀技术人员,学院开设了国际工程专业方向。双语教学难住了不少专业课教师,也使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畏难情绪和心理。张老师适应专业课程改革和教学内容需要,率先开展了工程制图双语教学工作,编写中英文对照的教学文本,并积极承担国际项目报告的翻译工作。她以自己勤学精业的精神和行为,影响和鼓励国际工程专业方向的师生,学好英语,提升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打造“CAD精神”,书写全国高校技能大赛“五连冠”传奇
创造全国高校技能竞赛“五连冠”,实现学生技能、素质的“双提升”。在学校,提起张胜圣敏老师带领的水利系工程制图教学团队及其在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中获得的成绩,大家都咂舌称赞。-年连续五届获得“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创新大赛水利类团体第一名;-年连续五届获得“高教杯”河南省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创新大赛建筑类团体第一名;-年连续四届获得全国水利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水利工程CAD项目团体第一名。学校授予校长嘉奖令,表彰水利工程学院工程制图教学团队做出的突出贡献。
作为“精神领军人物”,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张圣敏老师工作中的坚韧、耐心和付出成为学生学习工作的典范。年CAD小组组长张奇当年以优异的成绩入选CAD小组,但是,他发现CAD小组是人才的聚集地,每个人都兼聪慧与勤奋于一身,而自己和别人相差甚远,这使他感到严重的挫败感,想要放弃。张老师看出了他的心事,经常找他谈心,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