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瘰丸是《医学心悟》中治疗瘰疬的代表方剂,本方药味不多,但配伍精当,力专效著,具有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之功,对痰火郁结,痰湿内聚,痰瘀结块所致的一些病症有一定疗效。现举数案于后。
一、化痰散结与淸热解毒同用痰之为病,无所不到,痰郁可以化火,火炽可成毒,毒火内盛可灼津熬痰,故痰火相结,必生红肿硬结之症,如急性乳腺炎、淋巴结炎等。治疗其病,必以化痰与清热相结合,使痰化而结散,热清而毒除。
病例一:急性淋巴结炎
张xx,女,4个月。患儿右颌下淋巴结肿大两周,西医诊断为右颌下淋巴结炎,经肌注青、链霉素一周,外敷10%鱼石脂软膏,未能奏效,请中医诊治。患者精神尚好,身无发热,面赤,右颌下可触肿大的淋巴结约3x4厘米,局部发红,触之及吮乳均哭闹,口流涎,荅黄腻,指纹无异常,辨证为痰涎火毒,治宜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方用消瘰丸合花粉散加减,处方:元参6宽,浙贝3克,生牡蛎6克,天花粉3克,蒲公英6克,金银花6克,连翘6克,虎杖6克。一日一剂,分多次服。服药三剂,红肿开始消退,服药六剂,诸症痊愈。
病例二:急性乳腺炎(硬结期)
雷xx,女,24岁。患者于产后六天,因孩子生病不能吮乳,致左侧乳房内侧红肿结块作痛,烧灼难忍,触之发硬,乳汁不下,口干口苦,烦躁不安,大便干结,舌苔黃厚,脉弦数。证属热毒内蕴,壅滞成块,治宜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处方,元参15克,浙贝10克,生牡蛎16克,瓜蒌15克,蒲公英30克,连翘15克,瞿麦15克,青皮10克,大黄10克(后下)。一日—剂,水煎分二次服。三剂后乳汁通畅,烧灼疼痛减轻,大便变软,共服葯九剂,红肿硬块及临床症状均告消失。
病例三:乳腺增殖症
宋X,女,26岁。患者半年前发现两侧乳房有硬块,触之可动,压之疼痛,行经期疼痛明显,伴口干,烦躁。查患者左右乳房分别有2x4厘米、2x6厘米肿块,压之疼痛,推之移动,脉沉数,苔白。诊为乳腺增殖症,法取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处方:元参15克,浙贝10克,生牡蛎30克,山慈菇10克,蒲公英15克,栀子10克,瓜蒌10克。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剂。上方服12剂后疼痛消失,肿块缩小,服药43剂后,肿块缩小至1x1厘米,质较软,无疼痛,未再治疗。
二、软坚散结与清热利湿相伍痰湿流注,蓄积成块,可见可触,其致病多与水湿凝聚有关,《明医杂著?痰饮》指出,“痰属湿热乃津液所化”,然治痰之法,随因所异,对湿热与顽痰相结而致的病症,如前列腺炎,遵循“热痰清之”,“湿痰燥之”,“顽痰软之”之法,采用软坚散结药和淸热利湿药相配伍,取得了满意效果。
病例四:急性前列腺炎
姚xx,男,58岁。患者有前列腺肥大病史多年,平素排尿困难,淋沥不尽,时发时止,久坐后或夜间排尿更感困难。近三天来突感尿急、尿疼、尿道及耻骨联合处有烧灼感,睾丸困疼,两侧髂嵴及腹股沟有抽疼感,尿赤而排尿困难,前列腺液检査,髙倍显微镜可见白细胞30个,卵磷脂小体较少。脉弦数,苔稍黄腻。证属湿热下注,拟以清热利湿与软坚散结相结合。处方:元参15克,浙贝10克,生牡蛎30克,泽泻15克,败酱草30克,蒲公英30克,益母草12克,王不留行10克,赤芍10克,丹参20克,木通10克。一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上方进6剂后,尿急、尿疼及烧灼感减轻,排尿通畅,原方去蒲公英又进6剂,诸症消失。
三、活血化瘀与清热散结并举瘀血致病,其因虽多,但气滞者更为常见,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滞则血瘀,瘀则凝集成块,故《医林改错》说:“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遵《内经》“血实者宜决之”的原则,采用活血化瘀与清热散结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支气管内膜慢性炎症增生,纵隔炎症等取得了较好效果。
病例五:支气管内膜炎性增生
赵xx,女,32岁,初患感冒后经常咳嗽,气短,病情逐渐加重,曾用消炎、止咳、平喘之中西药未能奏效,后到我院住院诊治。患者发育正常,营养欠佳,胸部较平坦,听诊右肺呼吸音减弱,左肺可闻支气管呼吸音,心尖区可闻II级收缩期杂音。胸透双膈动幅小于3厘米,胸片诊为总气管降突及左右总支气管狭窄,纤维支气管镜检査示支气管隆突分叉以上、右侧前方有肿物,右支气管开口处完全堵塞,镜体不能进入,病理检査结果为气管内膜慢性炎性增生。舌质红,舌腹部有瘀斑,脉涩无力。证属气虚血瘀,治宜益气活血,化瘀散结。处方:黄芪2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2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莪术6克,元参15克,浙贝10克,生牡蛎30克,虎杖15克,款冬花10克,鱼腥草15克。每曰一剂,水煎分二次服。服药12剂。病情开始好转,服药30剂后咳嗽消失,气短明显减轻,共服45剂诸症消失,出院观察三个月,病情稳定,并上班工作。
病例六:纵隔炎症(肿瘤不除外)
金X,男,65岁。患者有三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入院前两月咳嗷,咯痰加重,气短明显,走路稍快即感呼吸困难,颜面浮肿,声音嘶哑,胸透示右肺上纵隔有一5x5厘米之半圆形块影,以“纵隔占位性病变”收住院治疗。患者体温38°C,脉搏90次/分,呼吸21次/分,胸呈桶状,胸壁可见静脉曲张,两肺呼吸音弱,心脏听诊偶闻早搏。胸透及断层拍片报告示占位性病变。纤维支气管镜检査:左主支气管粘膜肿胀,糜烂,管腔较狭;右上方粘膜肿胀,糜烂,右下内基底支气管内有新生物呈白色,诊为肺癌。二次病理诊断为非特异性慢性支气管炎并局灶性鳞状上皮化生。舌苔黄腻,脉弦。治宜活血化瘀,清热散结。处方:元参12克,浙贝10克,生牡蛎30克,山慈菇10克,党参10克,五味子6克,麦冬10克,杏仁10克,丹参15克,赤芍12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紫菀1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上方服8剂后,气短明显好转,胸闷感减轻,服药50余剂,拍胸片复査,纵隔肿块消失,诸证大减。
四、体会腺体组织的疾病,尤其是腺体炎症,在临床上亦属常见,其表现多为红、肿、结、块几个方面,如颌下淋巴结炎,乳腺炎,前列腺炎等皆属此类。这些炎性改变多由痰火湿热所致,其治疗多用清热化痰,软坚散结,泻火解毒之法,而消瘰丸是个较为理想的方剂。方中元参清热消肿,贝母化痰散结,牡蛎软坚散结,三药相伍,共具清热化痰,消肿散结,软胳之功。以此方为基础,适当配伍,可用于治疗许多腺体炎变的病症,如与蒲公英、金银花、连翘、天花粉,虎杖、夏枯草等配伍,治疗颌下淋巴结炎、乳腺炎、腮腺炎、甲状腺炎等;与木通、蒲公英、败酱草、王不留行、益母草、泽尝等配伍治疗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均取得满意效果。在“怪病必有瘀”及“结块者必有形之血”的理论指导下,将活血化瘀和软坚散结之法并用于支气管内膜炎性增生、纵隔炎症、结节性红斑等病的治疗,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不当使用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