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红三伏贴,你可知道他的前世今生

(这可能是史上最全的原创三伏贴科普文)

沈博身边有一种人:

冬天里特怕冷,夏天却特别怕热。

但明明怕热吧,却又受不了冷空调。

沈博身边还有一种人,

就是中医上常说的冷美人,

不是那种不苟言笑、冷艳妆容的美女。

而是一入冬就手脚冰凉,

甚至全身冰凉的菇凉们。

还有那些怕冷的大叔、正太、欧巴们,

「冬病」还真是特青睐他们...…

掐指一算,每年最热的时候今天又到了。

每年这个时候,

都有一个叫「三伏贴」的「网红」出没。

今天正好是年三伏第一天

经医院门口

上百个老头老太、孩子家长、产后妇女等等排着大队

一打听是贴三伏贴的

这人人山人海的,

原来是可以用医保报销了!

据说北京医院选择限制均可报销,

一伏90元/人

这位「网红」也不是一般的养身保健机构能够请来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早已下达了三伏贴的规范文件

沈博的周围很多亲戚朋友,无论大人小孩

,年年都在贴,

那么你们可知道「三伏贴」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且听沈博慢慢道来~~

记得高中政治老师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段论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

什么是「三伏贴」?

为什么要贴「三伏贴」?

怎样贴「三伏贴」?

1什么是三伏贴?

那我们来看看「三伏贴」的前世如何?

三伏贴疗法出现最早有文字记载在于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

这是记录中国古代湖北一带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文集

三伏贴开始应用见于宋代王执中《针灸资生经》提到的「天灸」

用药后皮肤局部起疤如灸疱,现代大家叫他:「药物发泡灸」

宋代以后,人们就在三伏灸的药物里加上了

各种可以引起发泡的东西

比如毛茛「一种美丽的植物」

、斑蝥「一种长相奇怪的昆虫」

白芥子「一种很辣的植物种子」和蒜泥

毛茛,全草含原白头翁素,为发泡剂和杀菌剂

捣碎外敷,可截疟、消肿及治疮癣

斑蝥,小名又叫斑蚝、花斑毛、斑猫、芫青、花壳虫等

俗称西班牙苍蝇,有特殊的臭气

白芥子,又叫辣菜子,植物白芥的干燥成熟种子

,味道特别辣,类似于芥末

明清时有新发展,开始用来防治呼吸系统疾病,

清朝初年三大医学家之一的老中医

张璐先生在他的《张氏医通》

发表了「白芥子发泡疗法」,

这事搁现在肯定能拿个

「全清科技进步一等奖」,

去紫禁城里领奖。

老先生采用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麝香一起打成粉,

再加入麝香

调敷大椎、肺俞、天突、膻中等穴治寒性的哮喘

大伙说了,这白芥子听着忒耳熟,到底是个啥呢?

说到榨菜肉丝汤,想必各位看官便不会陌生,

其所选用的四川榨菜的主要原料叫芥菜头,

就是白芥子同科植物芸薹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芥菜的根。

白芥子又叫辣菜籽,十字花科植物白芥菜的种子

直径以毫米计算,因微小而扬名

旧时读书人常自谦为「三尺微命,一芥书生」

普通老百姓自嘲为「一芥草民」

小户人家即「芥豆大小人家」

船只太小即为「一芥小舟」

甚至修仙小说里也能看到「芥子袋」「芥子储物戒」

总之,芥字,似乎就是一切轻微纤细,渺小卑微的代名词

然而一粒草芥真的就是这样微不足道,无足轻重吗

非也!

芥子虽小,小小芥子的个性却极为不羁,辛、温、辣、冲

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感觉白芥子很像沈博小时候)

人家作为一味名副其实的中药,芥子也是功效独特

《本草纲目》中说:白芥子辛能入肺,温能发散

故有利气豁痰、温中开胃、散痛消肿、辟恶之功

白芥子可外敷,可内服,物尽其用,把它的魅力展现到了极致

一般的植物都是春种秋收,可芥子不同

它和小麦差不多,秋末播种,暑后采收

纳秋之辛、夏之温,孕于冬、养于春

发芽、抽条、扬花、结荚、挂果,不慌不忙地尽享四季

芥子开花时非常漂亮,和油菜花一样,是漫天漫地的金黄色

三伏贴的另一位关键药是:麝香

上面这么萌萌哒的鹿鹿叫「麝」

麝香,就是鹿科动物林麝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三伏贴里常用的就是斑蝥、毛莨、细辛、白芥子

这些强刺激性药物

就像战场上杀敌的勇士,类似于三国演义里的张飞

像斑蝥里有斑蝥素

毛莨含有原白头翁素

白芥子含有白芥子甙

细辛含有黄樟醚

这些都是强刺激性的物质,接触皮肤后可能产生

烧灼感、红肿、水泡等反应

所以需要鲁肃、蒋干一类调和局面的药

所以要加上蜂蜜(解毒作用)、醋来缓和药性

按比例投放,管制住前面几位勇士的猛劲

清朝张先生的这个「白芥子灸法」在20世纪80年代

被当代中医深入发展、运用、拓展范围

利用三伏天天气炎热,人体毛孔打开,通畅经络

防治冬天易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等难治性疾病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三伏贴」

2为什么要贴三伏贴

2.1什么是三伏天?

先看看李彦宏同学的百度百科怎么说

下面顺带教大家怎么算三伏天,请记住四字秘诀:「夏至三庚」,具体请看:

2.2为什么要在三伏天来贴?

沈博告诉你,其实很简单,就8个字: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中的五行相克原理

春为木,夏为火,长夏为土

秋为金,冬为水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水生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火克金,金克木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的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云

「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

胜就是克的意思,冬病夏治就是长夏胜冬

「脾土克肾水」的克制关系

所以要在三伏天这个全年最热的季节来治疗寒性病

沈博提示

五行是古人认为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

世界的运动变化归纳为五个系统的相互转化

其实五行是中医很好玩的一部分,并不是封建迷信

更不是天桥上算命半仙嘴里的说辞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底花多少钱
北京白癜风医院的地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zuyue-pifa.com/bqzd/97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