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3日前后。秋分过后,寒意渐浓,早晚温差开始变大,宝宝抵抗力差,要谨慎提防几种秋季易发病。今天跟着EarlyBird爱彼宝来了解一下宝宝秋季养生小贴士,帮助宝宝健康满格吧~
01秋季要谨防“五病”
秋天气候变化复杂,早、中、晚室内外温度和湿度差异较大,容易致使各种疾病的产生,这个阶段是孩子的呼吸道疾病和胃肠道的易发季节。宝爸宝妈们要注意以下几种易发病,给宝宝做好护理工作。
一
腹泻
每年的9月到次年的1月,是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尤其要警惕轮状病毒感染。6个月~3岁的婴幼儿为秋季腹泻的易感人群。因此,在秋季应特别注意食品卫生,尤其在体弱、感冒、发烧和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坚决不能给宝宝吃半生不熟的食品。
二
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大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是1岁以下宝宝经常会得的一种疾病。秋季是支气管炎的高发季节,感冒非常容易诱发支气管炎的发生,因此父母在孩子伤风感冒时就要注意预防支气管炎的发生,尽量多居家少外出,防止病情发展。
三
肺炎
秋冬季是小儿肺炎的高发季节,3岁以下的宝宝是高发人群,一般在发病前多有感冒病史,受凉、疲劳、气候骤变、营养不良等这些都是可成为肺炎的发病诱因,家长应注意加强防范,预防肺炎就是初期不要忽略,及时控制病情,有病早治。
四
扁桃体炎
进入秋季,儿童“扁桃体炎”又将迎来高发期。扁桃体炎在10岁以下孩子身上的发生率较高,与孩子的免疫能力低下有关。对于扁桃体炎的预防,应尽量避免孩子伤风感冒,增加营养,注意休息和保暖,增强抵抗力,否则一遇到天气变化或者劳累,容易长期反复发作,甚至会发展成慢性扁桃体炎。
五
季节性过敏症
秋季草木凋零、早晚温差大、空气湿度较小、浮尘相对较多,空气中的动物皮屑,各种花粉、尘螨、灰尘量大大增加,这些很容易导致体质较弱的孩子产生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过敏性哮喘等各种过敏症状。不同的过敏症状,发病原因也不同,家长们应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02秋季要注意“三暖”
我国民间一直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说法,对于体质不错的宝宝来说,过早添加衣物不利于孩子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但是,对于体质就较弱或对气温变化敏感的孩子来说,刻意去“冻”只会增加他生病的可能性。儿科医生建议,秋分过后孩子穿衣要保证“三暖”。
肚暖
保持肚暖就是保护脾胃。孩子脾胃功能较弱,着凉容易导致脾胃虚弱,导致孩子食欲不振,甚至肚子痛。孩子睡觉时围上肚兜或肚围,盖好肚子,都是保持肚暖的一种好方法。
脚暖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部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孩子的脚保持温暖,才能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尽量保证孩子的鞋和袜子每天都是干燥的,在凉地板上玩耍的时候也要穿上袜子。
背暖
背部适当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的机会,但也不可过暖,过暖则背部容易出汗,反而会因背湿凉而容易感冒。可以给宝宝准备个小马甲,冷了就穿上,热了就脱下,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达到背部保暖的效果了。
每个节气都是一个养生的节点。随着节气来调整宝宝的日常生活和饮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宝宝成长的每一步都很关键,健康是最重要的,让我们家园合作,提前给宝宝们撑起健康防护伞,一起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