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
春季传染病毒也悄然而至
传染病预防早知道
健健康康看花开
流感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时间:多发于每年11月至次年3月。
症状:突发畏寒,明显的发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食欲减退等症状;多高热,伴寒颤,持续时间3—5天。
传播途径:通过流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治疗: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方式。轻症患者可以自行休息,保持房间通风,多饮水,饮食清淡;若发生持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问诊就医。
急性支气管炎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多是由于呼吸道感染自下蔓延所致,典型症状就是咳嗽咳痰。小儿免疫力差,过度疲劳,受凉也会诱发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时间:多发于冬春季节。
症状:开始为刺激性干咳或少量粘液痰,3—4天转为持续,并为突出症状。受凉、吸入冷空气、晨起晚睡或剧烈活动时加剧。初起时可为少量白色粘痰随后转为黏液或粘液脓性痰,痰量增多,咳嗽加剧。伴支气管痉挛时,可出现程度不等的气促、喘息、呼吸困难等。此外还可伴有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
传播途径:病毒或病菌感染导致,或气温骤降导致宝宝抵抗力下降。
治疗:
1、加强护理和体格锻炼。婴儿时期应注意营养,及时增添副食,培养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多晒太阳。
2、防止急性呼吸道感染及呼吸道传染病,尽可能避免婴幼儿接触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尤以弱小婴儿受染后易发展成肺炎。
3、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感染。已患肺炎的婴幼儿抵抗力弱,易染他病,应积极预防可能引起严重预后的并发症。
手足口病
一年四季均会发病,4~7月和9~12月为高发期。
主要症状: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唾液、疱疹液等污染的手、牙杯、玩具、床上用品等间接传播,对于患儿咽喉分泌物会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等。
治疗: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多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接种EV71疫苗可以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适用于6月龄~5岁的儿童。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接种的同时也可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在流行季节和地区,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和手足口病患儿接触。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勤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
针对幼儿常见传染病
预防很重要
除了要及时带孩子接种疫苗
还要帮助孩子养成
注意卫生、勤洗手、多锻炼的好习惯
让我们一起守护孩子健康成长吧!
原标题:《春暖花开,儿童的这些春季常见病家长请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