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哮喘的并发症有哪些?过敏性哮喘是一种危害很深的呼吸系统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性 过敏性哮喘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1.肺部感染
过敏性哮喘发病时气道痉挛,分泌物排出困难;气道上皮纤毛脱落使局部抵抗力降低,加之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降低了人体的免疫力,使过敏性哮喘患者易于并发肺部感染。
2.呼吸衰竭
重度过敏性哮喘时因气道严重痉挛,气流出入受阻,同时因为过敏性哮喘发病时患者紧张、用力呼吸等导致体力消耗,耗氧量和二氧化碳产生量增加,吸入气体量减少可引起低氧血症,而呼出气体量降低则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潴留,出现Ⅱ型呼吸衰竭。
3.气胸
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时因肺泡内压力增高,对于有肺大泡或严重肺气肿的患者,有时会导致肺泡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而出现气胸。
4.肺气肿与肺心病
长期哮喘可使气道壁增厚、管腔狭窄,肺内压力长期增高,最后形成阻塞性肺气肿,进一步会出现肺源性心脏病。
5.过敏性哮喘猝死
过敏性哮喘大发作时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导致严重的呼吸衰竭、体内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少数患者可在数小时甚至数分钟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导致猝死。
在临床上还存在非典型表现的哮喘。如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在无明显诱因咳嗽2个月以上,夜间及凌晨常发作,运动、冷空气等诱发加重,气道反应性测定存在有高反应性,抗生素或镇咳、祛痰药治疗无效,使用支气管解痉剂或皮质激素有效,但需排除引起咳嗽的其他疾病。
儿童过敏性哮喘的用药原则 治疗的目标 (1)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 (2)维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 (3)使肺功能水平尽量接近正常; (4)预防哮喘急性发作; (5)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 (6)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 防治原则 哮喘控制治疗应越早越好。要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治疗原则。治疗包括: (1)急性发作期:快速缓解症状,如平喘、抗炎治疗; (2)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防止症状加重和预防复发,如避免触发因素、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防止气道重塑,并做好自我管理。注重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不可忽视非药物治疗如哮喘防治教育、变应原回避、患儿心理问题的处理、生命质量的提高、药物经济学等诸方面在哮喘长期管理中的作用。 应加强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 避免接触过敏原、受凉、烟雾等环境;体位变化及改变食物性状,少量多餐对过敏性哮喘有效;强化体质调节,有效利用复方抗过敏益生菌敏亦康调节儿童免疫功能,预防过敏;及时接种疫苗,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和呼吸道感染。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对儿童哮喘应该实施早期干预性抗炎及免疫参与的治疗,包括小剂量应用抗过敏药物和强化对过敏反应的免疫调节补充复方抗过敏益生菌敏亦康调整过敏体质的非药物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手段。目前国内许多医疗机构以及患儿家长对早期干预性抗过敏治疗及过敏反应免疫参与治疗的观念正在改变,年7月解放军医院正式启动亚健康门诊,功能医院,医院已把增强肌体免疫力,防病治病,提高人体健康素质纳入到保健治疗规划中,预示着我国医疗理念大变革,减少抗菌素的滥用已不再是口号,免疫调节对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免疫调节功效正受到 有人认为儿童哮喘存在着治疗过度的问题,而实际情况不是治疗过度,而是普遍存在着治疗不足的现象,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对儿童哮喘的诊断不及时,导致抗过敏性抗炎治疗延缓;②确诊后仍然没有及时实施气道抗过敏抗炎治疗;③盼望自然缓解而失去早期规范治疗时机。④家长对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排斥心理。上述治疗不足的现象与各有关部门重视不够有关。此外,有关儿童应用氯雷他定(开瑞坦)的心脏毒副作用和酮替酚的安全性问题以及目前在儿童过敏性哮喘及咳嗽领域使用最广泛的顺尔宁容易出现精神障碍及自杀倾向的副作用也已经受到关注,应该慎用。因此,免疫调节对增强过敏性哮喘的预防起重要作用,儿童过敏性哮喘非药物治疗多采用复方抗过敏益生菌敏亦康已受到更多学者及患儿家长的 益生菌与过敏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中谈到:哮喘患者与健康人相比,气道微生物构成发生改变,气道高反应性与气道菌群结构不稳定密切相关。菌群稳态直接影响到过敏性哮喘的病程,吸入激素与抗过敏药物长期治疗并不能影响哮喘的病程及愈后,而具有特殊功能的抗过敏益生菌菌株组合物敏亦康益生菌通过降低因过敏而导致的TH2免疫反应,增强TH1型免疫功能,调节Treg免疫细胞,成为肠道菌可以对抗过敏性疾病新发现的有利科学支持,儿童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性哮喘,甚至被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以及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哮喘患儿都可以及早的补充抗过敏益生菌敏亦康来干预肠道微生态介导的IgE通路,来抑制IgE过敏抗体的生成,从而改善儿童过敏性哮喘的病程及愈后,减少哮喘复发率。
赞赏